鹧鸪天·当日佳期鹊误传
晏几道〔宋代〕
当日佳期鹊误传。至今犹作断肠仙。桥成汉渚星波外,人在鸾歌凤舞前。
欢尽夜,别经年。别多欢少奈何天。情知此会无长计,咫尺凉蟾亦未圆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由于当初鹊鸟误传了相会的日子,牛郎和织女至今仍是愁苦不已的神仙。鹊桥在天上的银河岸边形成,人则在轻歌曼舞之中。
七夕时欢娱一夜,之后却分别一年。离别多而欢娱少又能拿上天怎么样?或是心知此次相会不长久,眼前的月亮也没有圆满。
注释
鹧鸪天:词牌名,又名“思佳客”、“思越人”、“醉梅花”、“半死梧”等,双调,五十五字,上下片各四句、三平韵。
佳期:原谓与佳人相约会,后通称欢聚之日。
鹊误传:神话传说,织女自归牛郎,两情缠绻,到女废织,男荒耕。天帝怒,责令织女归河东,使不得与牛部相会。后悔,令鹊传信,许二人七日得会一次。惟
赏析
此词开篇即言“佳期误传”,虽未将情事具体写出,为之断肠的情绪却可从“凉蟾亦未圆”所透出的缱绻深中体味出来。接着,过片的“欢尽夜,别经年。别多欢少奈何天”三句抒发无可奈何的感慨:牛郎、织女盼望一年才能一次相逢,七夕一夜纵然可以尽情欢乐,却抵挡不了三百六十四天的离别相思之苦,明明知道它不公平、不合理,可就是没法改变这样的事实。这不能解决的矛盾、不能愈合的创伤及不能消除的恨事无不透出七夕故事的“悲剧性”。与“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”是悲感中有幸福的慰藉相比,“情知此会无长计,咫尺凉蟾亦未圆”是哀痛之极时的心灰意冷。
全词以“星波”、“凉蟾”等构成的“奈何天”写情
创作背景
在广东陆安(海丰)一带的民间传说中,牛郎和织女本为天上的神仙,婚后两人过于相爱以致荒废了工作,天帝愤怒,命乌鸦前去传话,但乌鸦笨嘴拙舌,误传作两人须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会一次。大概于某年七夕时,词人以此传说为切入点来吟咏七夕,具体创作时间不详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林兆祥 编撰.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.郑州:中州古籍出版社,2011年:733
2、
王双启 编著.晏几道词新释辑评.北京:中国书店,2007年:54-55
简析
此词上片写因鹊鸟之误造成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次的遗憾,下片写牛郎和织女对此遗憾的无可奈何以及离愁别恨。全词写得淳朴自然,颇有民歌风味,以强烈对比而造成艺术效果,抒发了词人对不合情理之悲剧的无可奈何之情。
晏几道
晏几道(1038年—1110年),北宋著名词人。字叔原,号小山,抚州临川文港沙河(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)人。晏殊第七子。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、乾宁军通判、开封府判官等。性孤傲,中年家境中落。与其父晏殊合称“二晏”。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。工于言情,其小令语言清丽,感情深挚,尤负盛名。表达情感直率。多写爱情生活,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。有《小山词》留世。 293篇诗文 523条名句
点绛唇·咏梅月
陈亮〔宋代〕
一夜相思,水边清浅横枝瘦。小窗如昼,情共香俱透。
清入梦魂,千里人长久。君知否?雨僝云僽,格调还依旧。
清平乐·红笺小字
晏殊〔宋代〕
红笺小字,说尽平生意。鸿雁在云鱼在水,惆怅此情难寄。
斜阳独倚西楼,遥山恰对帘钩。人面不知何处,绿波依旧东流。
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
苏轼〔宋代〕
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
夜来幽梦忽还乡,小轩窗,正梳妆。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。料得年年肠断处,明月夜,短松冈。